
在中医药体系中,陈皮是一味药食同源的经典药材,以“陈久者良”著称。它并非普通橘皮,而是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,其药用价值历经千年验证,既是中医临床理气健脾的常用药,也是日常养生的食疗佳品。
陈皮的药用价值与其道地产地和陈化工艺密不可分。广东新会产出的“新会陈皮”是道地药材,因茶枝柑品种特性与当地独特的水土气候,果皮油室饱满、香气浓郁,陈化后药用成分更趋稳定。炮制时需经采收、晒干、陈化等步骤,年份越久,辛燥之性越缓,理气健脾之力越醇,这也是“陈皮宜陈”的核心原因。
中医对陈皮药用价值的认知极为深入,《本草纲目》记载其“疗呕哕反胃嘈杂,时吐清水”。其味辛、苦,性温,归脾、肺经,核心功效是理气健脾、燥湿化痰。针对脾胃气滞证,它能疏通气机,缓解脘腹胀满、食少吐泻、嗳气吞酸等症状,尤其适合消化不良、胃肠功能紊乱人群;对于湿痰、寒痰咳嗽,可燥湿化痰、理气止咳,改善痰多色白、胸闷咳喘等不适,是治疗痰湿证的基础药材。
现代药理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陈皮药用价值的科学内涵。其主要活性成分为挥发油(如柠檬烯、橙皮苷)和黄酮类化合物,挥发油能促进胃肠蠕动、调节消化液分泌,增强脾胃运化功能;黄酮类成分则具有抗氧化、抗炎、调节免疫等作用,对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均有保护效果。临床中,陈皮常与其他药材配伍,如与苍术、厚朴配伍燥湿健脾,与半夏、茯苓配伍化痰止咳,形成二陈汤、平胃散等经典方剂。
使用陈皮需注意辨证:其性温燥,阴虚火旺者(表现为口干舌燥、咽喉肿痛、舌红少津)慎用;内有实热或阴虚燥咳者不宜单独大量使用。此外,新鲜橘皮含挥发油过盛且可能残留农药,不可替代陈皮入药或食用。
从药柜到餐桌,陈皮以温和的药用价值和独特风味,诠释着“药食同源”的智慧。它既是调理脾胃的“理气妙药”,也是提升生活滋味的养生食材,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为健康助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