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海鲜市场和大排档里,花甲是最常见也最亲民的贝类海鲜之一。这种外壳布满纹路的小海鲜,因肉质鲜嫩、做法多样,成为不少人餐桌上的“常客”,殊不知它不仅味美,更是藏着不少营养惊喜的“平价宝藏”。
花甲学名菲律宾蛤仔,属于双壳纲帘蛤目帘蛤科,广泛分布于我国沿海地区。它的外壳呈卵圆形,表面有细密的放射肋和褐色花纹,壳内肉质呈乳白色,软体部分由斧足、闭壳肌等组成。花甲是底栖滤食性生物,靠斧足在泥沙中移动,通过鳃过滤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有机碎屑为食,生长周期短,产量丰富,这也是其价格亲民的原因之一。
从营养角度看,花甲是高蛋白低热量的代表。每100克鲜花甲肉含蛋白质约10克,脂肪含量仅1克左右,热量不足60千卡,既能补充优质蛋白,又不易造成热量负担。它的矿物质含量十分突出,尤其是铁元素(约7.9毫克/100克),含量远超许多鱼类和肉类,是缺铁性贫血人群的理想食材;钙、磷含量也较为丰富,有助于骨骼和牙齿健康;此外还含有锌、硒等微量元素,对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有益。
花甲还富含牛磺酸和维生素B12。牛磺酸是一种含硫氨基酸,能促进神经系统发育,调节血脂和血糖,对心血管健康有一定保护作用;维生素B12则参与红细胞生成和神经系统代谢,对预防巨幼细胞性贫血和维护神经功能至关重要,尤其适合素食者补充(植物性食物中几乎不含维生素B12)。
食用花甲的关键在于吐沙和熟透。新鲜花甲购买后,需用盐水浸泡2-3小时,加入少许香油或铁器,促使其吐出体内泥沙;烹饪时必须彻底加热至开口熟透,避免因未杀灭细菌或寄生虫导致肠胃不适。需要注意的是,花甲属于高嘌呤食物,痛风患者或高尿酸血症人群应谨慎食用或避免在急性发作期食用;对贝类海鲜过敏者也需禁食。
无论是爆炒、煮汤还是做花甲粉,花甲总能以鲜美的滋味点亮餐桌。作为平价又营养的海鲜选择,它让更多人能轻松品尝到来自海洋的美味与健康。